【传承】钱宏亮:撑起“观天巨眼”的工大人

【作者:        编辑:哈工大(威海)校友办    录发布时间:2016-11-04

2016年925日,贵州建成启用的5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举世瞩目,而这个刚落成的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的主动反射面结构系统正是出自于钱宏亮教授和他所在的团队。

略显瘦削的脸庞,睿智坚毅的眼神,亲和而不失风度,谦和而不失风雅,这就是钱宏亮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工大求学十一载,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风铭刻心中;工大任教九余年,科研与教学两不误。在为学子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参与许多科研课题,作为结构系统副总工程师参与了贵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英文简称FAST);作为项目主持人完成了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结构设计校核、广州台山核电站外壳混凝土施工方案分析、G20峰会主会场钢结构施工方案分析等重大工程项目的课题研究。

结缘在工大

当被问及自己与哈工大的故事时,钱宏亮一时语塞,因为从1996年对哈工大的一知半解到现在博士毕业后来到威海校区任教,从一个懵懂少年到年至不惑,这中间有20年的漫长时光都在哈工大度过,哈工大早已成为融入他血脉深处的情感认同之地。

1996年,钱宏亮和大多数南方学生一样,在并不太了解的情况下报考哈工大并被录取,孤身一人从上海坐了长达42小时的绿皮火车到达哈尔滨,从此与哈工大结下了不解之缘。

钱宏亮本科期间曾担任过学习委员、班长等职务,因为学习优异被保送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了充分利用时间,他暑假很少回家,寒假多次不到正月初五就早早踏上返校的行程。钱宏亮认为,本科四年是打基础的重要时期,为将来继续深造或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这段期间的学习要像校训所讲的那样——“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硕士和博士期间,多阅读文献,有机会多参加一些国内、国际会议及工程项目实践,开阔眼界。

相约在工大

2007年7月,取得博士学位之后,满怀着对哈工大空间结构研究中心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工程创新的信心,并期待着毕业后能继续相关课题的研究,钱宏亮毅然选择在哈工大做一名老师,续写着自己与工大的故事。

威海校区2007年成立土木工程系,钱宏亮是最早到土木系工作的教师之一。初到威海也曾有过心理落差,但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他调整好心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建系初期忙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使得他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并逐渐步入正轨。

后来回忆那段经历时,钱宏亮说:“其实无论去哪儿工作,只要换了环境或者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变的应该是对工作认真的态度。”

钱宏亮先后讲授过5门课程,现在每年仍承担两到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110课时左右的课堂教学,另外还有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饱满。当问到教学与科研是否冲突时,他淡然回答:“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而且教学和科研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教学和科研在时间上存在冲突,当然是教学优先。”

在威海校区任教的近十年间,钱宏亮见证了威海校区的迅速发展,也用自己的努力为校区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身为工大人二十载,在自豪与认同的同时,钱宏亮也对学校有着自己的期望:“学校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努力为学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希望学校为师生的发展提供更大平台。”

守望在工大

钱宏亮在接受采访时说:“非常感谢在哈工大求学和工作中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同学,尤其是哈工大空间结构研究中心的沈世钊院士、范峰教授及其他同事,他们身上严谨、谦虚、勤奋及关爱学生等品质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同时研究中心在大跨空间结构领域的学术优势也是我主持或参与一些科研项目与工程实践的坚强后盾。”正是在工大老一辈科学家、工程师的科研精神的感染下,他才取得了如今的这些成就,并能够坚定地走下去。

早在1994年,FAST项目提出伊始,反射面支承结构一直是项目的主要难点之一——FAST诞生前,全球最大的望远镜是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口径达305米,但其支承结构不可动;而德国的波恩望远镜虽然可动,但口径只有100米。在全新的挑战下,20035月国家天文台FAST项目组向哈工大空间结构研究中心寻求帮助。当时正在哈工大攻读硕士学位的钱宏亮在沈世钊院士和范峰教授的带领下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也从此和FAST项目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钱宏亮回忆,当时正值“非典”,很多讨论只能通过电话和E-mail进行,国内外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并且射电望远镜结构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但是经过反复研讨之后,他们创新地提出了采用“整体索网结构+分离式背架结构”共同支承FAST主动反射面的总体方案:按照短程线网格编织500m口径球面主索网,将主索网四周固定于周边钢圈梁结构,每个主索网节点设置单根下拉索作为稳定索和控制索,在下拉索下端设置促动器,实现反射面基准态成形和工作态变位;在整体索网上设置铝合金反射面背架结构,用以铺设反射面板。

2003年底,钱宏亮在国家天文台对哈工大方案进行了汇报,在众多方案里脱颖而出,并被国家天文台最终采纳。钱宏亮和他所在的团队对FAST结构系统的各项关键技术进行了长达8年的攻关,完成了FAST项目结构系统的预研、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并见证了自己的方案从纸上到建成的全部过程,而这也许就是对科技人员最大的鼓励吧。

钱宏亮说,他能有机会参与这些项目,与哈工大及哈工大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这个平台息息相关。

    与工大相守,是他一生的承诺。·学生记者 黄磊 学生通讯员 房文旭·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