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发轫院士为新生讲述航天技术与中国航天

【作者:        编辑:哈工大(威海)校友办    录发布时间:2017-09-11

9月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空间技术专家、神舟系列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应邀来我校区,为正在进行军事训练的2017级本科新生做了一场“航天技术与中国航天”专题讲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赵国亮主持报告会。

 

戚发轫院士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1967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曾任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同时担任过多个型号卫星和飞船的总设计师。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第九、十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0年的航天生涯中,戚发轫院士见证了新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辉煌: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第一艘载人飞船……他历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东方红二号”卫星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风云二号”卫星气象工程副总设计师,“东方红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烽火”一号卫星通信工程总设计师等,他还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元老,担任“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飞船的总设计师,被人称为“神舟之父”。

戚院士的报告从苏联航天科学家奇奥尔科夫斯基的一句名言说起:“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太空作为人类的第四个环境,自然也是人类探索利用的重要领域。戚发轫院士以航天技术三大能力:进入太空的能力、利用太空的能力、控制太空的能力为主线,回顾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强调了我国航天史上的三个重要时间节点——1970年4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2003年1015日,我国首个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20071024日,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长征五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已达25吨级,目前各类应用卫星在运行数量为180多颗,载人航天第二阶段关键技术基本攻克。戚院士指出,60多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从一穷二白发展到航天大国,一是靠的历届中央领导的正确决策,二是传承精神,比如以自力更生为核心的航天精神,以热爱祖国为核心的两弹一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戚院士讲到,我国的航天技术走在前列,但航天科学不够,航天应用更是有较大差距,希望同学们能在航天应用领域多作贡献;同学们能进入百年名校哈工大值得祝贺,一定要热爱自己选择的专业,并为之奉献;希望同学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集聚人才力量。

报告结束后,戚院士还来到同学们中间,和新生们亲切合影。

9月7日下午,哈工大副校长、哈工大(威海)校长徐晓飞在会议室会见了戚发轫院士,介绍了威海校区创建历史、特色方向和发展思路,向戚院士来校区作报告表示感谢。戚发轫就哈工大和北航的校训文化谈了自己的看法,对威海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思路表示赞赏。

(记者 张玉芹 文/图)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