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哈工大校友企业家

【作者:熊焰         编辑:哈工大(威海)校友办    录发布时间:2018-11-13

站在这个讲台上,我想说的首先是为什么要推进哈工大校友的创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大约是在2008年、2009年前后,我、杜军、朱彤、王昕竑和刘志硕等人从北京校友会该为校友做点什么进入,看到了一些校友在创业,做的很艰苦。当时还没有双创这个词,而且在正统的哈工大人心目中,做企业不是工大主流人群的主流行为。我们组建了哈工大校友创业俱乐部,以导师帮扶的方式,即成功的企业家义务的帮扶创业的青年企业家。逐渐形成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创业帮扶的模式。这种帮扶的模式已经有了七届,首批学员只有6、7个人。到今天可谓是一票难求,想成为哈工大创业俱乐部学员,竞争非常激烈,几十选一,今天的好项目评选就是这样的机制。几年之后我们看到了一些创业企业在茁壮成长,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就是投融资的问题。我们又推动成立了丁香汇,即哈工大校友创业基金,首期基金规模6000万,三年前建立,投资了15个哈工大校友创业项目,投资的效益和效果都非常不错。我们又在构思哈工大校友的创业帮扶体系。这个帮扶体系包括导师制的结对帮扶、丁香汇的创业基金、也有帮助我们的校友补齐短板,比如在营销上的短板、财务上的短板、公司日常运营组织上的短板,减轻负担,提供共性服务,都在逐渐的建立起来。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首先是时代的变化,整个社会发展的基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传统中国文化人的心目中,做企业、经商不是很高尚的职业。但在今天,企业家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上的真正意义上的脊梁和活力的来源。

第二,我们对于一个知名的、优秀的理工科大学的评价,也应该发生某种变化,我们应该超越传统的评价方式——学科、院士、教授、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多少,虽然这些也很重要,但应该加上这所学校培养的优秀企业家有多少。企业家的概念并不好界定,什么样的人是企业家,是以利润、以规模来界定?所以我们简化计量标准,就提了个说法:上市公司。即这个学校毕业的校友中有多少位是上市公司的控制人。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即高校商帮,高校商帮中做的比较好的,清华、北大、复旦、人大、浙大、南开都在我们前面。这与哈工大的地位是不匹配的。

第三,对我而言,还有个很重要的托付。几年前杨士勤老校长得知我们做创业俱乐部后,问了我一个问题,哈工大校友什么时候能有100家上市公司?我脱口说了一句:10年。

就是这样一些信息,刺激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在做校友创业帮扶体系。当然哈工大校友总会也决定让我负责校友创新创业工作。也许我们现在的创业帮扶体系还是早期,多数企业离上市比较远,但是只要方向对,路远不是问题。

再谈谈我怎么看哈工大企业家,或哈工大商帮是什么样子。讲到做商业,做企业,有张思民董事长在轮不到我说。94年,他做海王集团,我们就开始密切交往,我看到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如何捕捉市场机遇,如何组织市场资源,如何去销售和竞争。因此我更多的是站在一个投资人的角度,谈谈怎么看一个企业家或希望我们哈工大校友企业家是什么样子。企业家是一类特殊的人,这类人有比较敏锐的市场感觉,能够准确的看到市场需求,市场供求的变化出现的缝隙被他敏锐的捕捉到,他能够比别人效率更高的做出决策,组织资源,投入竞争,最后满足了这个需求。我一直耿耿于怀于中国人在历史上对于企业家、商人的这种不屑,这种理念导致中国长期在市场经济上始终有一点羞涩。我希望在我们哈工大人的心目中要认识到企业家是这个时代脊梁,企业家是一批最优秀的人,做企业是对人的潜力的最大的释放,是对自己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粗线条的看什么是一个好的企业?第一是团队,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有没有对成功的极度渴望,个人价值超预期实现的渴望。为什么我们对于国有企业投资都非常谨慎,最重要的是企业跟他个人利益没有直接挂钩,所以我们投混改企业有一条就是必须有团队持股,这是刚性要求。第二是产品和服务要好。产品和服务的针对性一定要强,要满足某种特定的和时间相关的需求。第三产品的成本要有优势。成本优势一方面来自于质量,质量要高或者说质量的一致性要好,这是一个规模化的产业要做到的。另一方面当然是价格要低。然后是比效率,同业对标,你在前10%之内。再有就是传播率要高,传播速度要快。

我们希望企业的核心团队在战略上要站得高,看得远。看到三年、五年后将要发生的事情。今天发生的事情不需要看,别人早就看到,而且再做也来不及,所以跟风口这种事是没有价值的。我们坐在今天这样的会场里,应该感激哈工大上一代决策人,顶着的巨大的压力和质疑,布局了哈工大一校三区的格局,这就是站的高,看的远的案例。我们现在回过头想一想,如果哈工大没有威海校区,没有深圳校区,我们牵肠挂肚的母校还能有今天吗?

站在投资人的视角,我们内心是把中国的区域发展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级,深圳、广东、珠三角地区、上海、杭州、长三角地区。这些地区市场发达,产业配套好,政府比较亲民,营商环境比较好。第二级,北京、武汉、西安等这样的中部地区。第三级,是像哈尔滨这样的城市,可以跟西部某些城市相比,甚至包袱更重。我们设想一下,二十年前,如果哈工大的决策者们不走出这一步,哈工大的精英教师如何能留住,他们之所以今天还留在哈工大,其中很重要就是深圳和威海的支点。所以从战略上讲,能看出三到五年之后可能出现的机会和趋势,这是优秀企业家最核心的能力。战术上,我们希望这个团队要稳健,资金链的管理要稳,执行力要到位。在具体战斗中,我们希望狼性精神,讲执行力,全力以赴。

优秀的企业家,可以用16个字描述:第一,家国情怀。我接触过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有这样一个理念,我们有机会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赶上了一个好国家,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的技术和金融趋势下,我们该做些像样子的大事。第二,商业智慧。就是能闻到钱味!我认识一位校友企业家,江丰电子董事长姚力军,80年代读本科的时候已经是哈工大卖计算机的五大户之一,哈工大一大批教授家的电脑都是他给攒的,还负责升级维修,由此赚到他的第一桶金。90年代初到上海,借款买了10套房,挣下他创业的资本金。今天他已经是拥有100多亿市值的上市公司董事长。他看到了供求之缝并且能够快速组织资源,体现了商业智慧。第三,市场逻辑。能够组织要素,参与竞争,管理好内部,做好公司治理,同时善于让步。商业是竞争合作,要让步,要有大度的合作的情怀,让跟你合作的人挣到钱。第四,江湖行动。商场如战场,杀伐决断,雷厉风行,还要懂规矩,重信用。

最后说几个所谓的创业的“坑”。90%以上的创业都会失败,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秘籍,但失败的原因一致性特别高,对我们工大人而言,其中一个“坑”就是过高的估计他的技术。现在的科学家、企业家对自己的技术估值特别高,以致现在产生一、二级市场倒挂,企业上市后比投资时的估值还低,这就没有做到共赢。另外一个“坑”就是跟风,迷信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工大人还是要秉承自己工程能力强的特色,多专注于一些硬科技的东西。当然商业模式也很重要,但更要重视自己的基本功。工大人创业还会遇到一个“坑”就是技术完美主义,总觉得自己的技术还可以再提高一点,但却浪费了机会成本。今天的市场,快是决胜的秘诀之一,江湖百变,为快不破。快最为重要,迅速启动起来,边跑边调整姿态,快速迭代。还有就是现金流管理出问题。企业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生命体,志向再远大,技术再高深,但血流断了,所有的梦都无法再圆。

(这是作者11月10日在哈工大校友创业俱乐部年会上的讲话)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