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000元到5亿 一个创客的进化之路——03级校友卢致辉

【作者:        编辑:哈工大(威海)校友办    录发布时间:2016-09-14

       卢致辉,哈尔滨工业大学电信学院03级校友,自动化专业,毕业后自主创业,成立深圳(香港)科比特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多旋翼无人机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服务。

       卢致辉是无人机行业的最早的那一批老兵。2006年还处于大三学期的卢致辉作为当时初创团队的2号员工加入了大疆无人机。2009年,卢致辉用6000元人民币作为创业资金,成立了科比特,诚如斯言,这是如假包换的屌丝创业。

刚开始创业的卢致辉所做的事其实很简单,就是跟几个朋友“Happy”地捣鼓无人机,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搞机”。

      2006年无人机还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行业,仅在某些专业领域有少量应用,而所谓消费级无人机的概念还闻所未闻。当时无人机的主流是如直升飞机一般的单旋翼设计,它们价格昂贵,操作难度高,巨大桨叶安全性差。

      2006年德国microdrones GmbH公司推出了最早的具有开创意义的四旋翼无人机系统,而售价却高达100万元人民币左右。卢致辉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与小伙伴成功DIY了能实现类似功能的无人机,成本却低得令人咋舌。于是卢致辉开了一个淘宝店,以980元的价格出售全套组件和技术方案,第一个月就卖出了300套,并且全部是预付款,卢致辉称之为“无人机最早的众筹”。

       卢致辉的团队日常工作就是挤在一个20平方米的房间里,把成批买来的电子元器件、螺丝等零件分拣成套,然后快递给各位客户。在他看来,深圳有最大的元器件市场和最好的加工市场,他们只是做了一个桥梁,批量把元器件买回来,然后把加工件、图纸加工件和软件代码、硬件原理图卖给他们。如果是在内地买元器件,价格要高得多,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来他们其实只是赚了中间的差价。这个简单的生意利润高得可怕,卢致辉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自己赚了50%的毛利就像个黑心商人。那时候公司没有长远打算,每个月赚的钱都一分不剩地进行分红,每人能分到上万元,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卢致辉起了个网名“老郭”,在各大网络平台、发烧友论坛上发帖,在圈内赢得了不小的人气,卢致辉也很享受当“网红”的快感。但这种躺着挣钱的日子没持续多久,几个月之后淘宝上冒出了多个卖同样的产品的店铺。当时的客户群体非常小,仅仅是高校学生、实验室、研究所、个人DIY爱好者,竞争之下价格很快被压了下来。

       卢致辉决定升级销售模式,完成元器件焊接、程序灌装的工作再卖给客户。客户需要做的事情只剩下简单的组装。这一产品又一次取得成功。此后,围绕摄像卢致辉团队做了很多改进,设计了几款云台,加入安防摄像头等摄像设备、遥控快门,产品慢慢有了雏形。这时卢致辉做无人机仍然是一个发烧友享受DIY的过程,同时赚点小钱。

       到了2011年,无人机行业的“狼”来了,大疆的四旋翼无人机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它就像一颗炸弹,彻底改变了原来DIY圈子里“玩技术”的状态。“大疆做完这个事情之后,我一下就醒了,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卢致辉感慨。

       现在有人说大疆的无人机不过是航模而已,那么科比特当时推出的无人机恐怕连航模都算不上——它甚至没有外壳,所有元器件都是裸露在外的。限于巨额的开模费用,卢致辉一直犹豫不决。而要产品化还不止是外壳,可能要投入科比特半年乃至一年的利润去做开发,但是最终能有多少销售收入却是未知的。“完全用自己的钱去做一个产业链的时候,极其害怕血本无归,然后我又被打回原型了。”卢致辉说。而由于卢致辉的犹豫不决,此时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经是大疆的天下。看着自己七八个人的团队,卢致辉自知无力与大疆竞争。

      考虑之后,卢致辉决定放弃以前做的很舒服的DIY产品,往工业无人机转型。当然,当时还没有工业无人机的概念,科比特所做的只是续航能力更强的无人机。无人机的最大短板是续航能力,行业内早期推出的产品续航时间不过15分钟,这大大限制了无人机的使用环境。而在电池技术没有大的突破的情况下,动力系统效率是决定续航能力的关键因素。

      卢致辉捣鼓出了国内第一套动力系统效率的测试系统。利用这套系统,科比特推出了一款名为4006的改进型电机和配套的螺旋桨,它成为科比特的主要收入来源,最多时一个月能创造十万元的利润。没过多久,之前的“淘宝魔咒”再次重现,由于本身技术门槛并不高,网上出现了大量4006电机的“山寨”品。无奈的卢致辉寻找下一个产品方向,这一次是碳纤维机身。碳纤维轻便、坚固,并且防雨、防高温,是非常理想的无人机机身材料。

      早在2010年,前文曾提到的四旋翼无人机先驱microdrones GmbH推出了一款名为md4-1000的产品,这款无人机续航时间长达1个小时,它采用的就是一次成型的全碳纤维机身。科比特找到深圳一家名为世纪南方的公司,无人机设计技术与碳纤维材料生产技术的完美结合,使世纪南方成为了国内首家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并制造碳纤维一次成型无人机机壳的公司。科比特采取与世纪南方合作开发的方式,利润五五分成。又一次,科比特扮演了“价格屠夫”的角色,将microdrones GmbH价格近百万元的产品,拉到几万元的价位。

      对于科比特来说,这款产品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第一款有外壳的完整无人机产品。这款产品也让科比特摆脱了淘宝魔咒。“材料科技非常复杂,确实有人模仿我们的产品,但是仿了之后发现完全达不到性能指标。所以我们曾经一度垄断了国内大部分的市场。”卢致辉表示。

      2015年上半年科比特完成2700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估值1.5亿元,投资方为国信证券旗下国信弘盛和上市公司大族激光。继而,2016年科比特完成5000万元的B轮融资,估值5亿元以上。

      A轮融资之后,科比特迅速扩充团队,公司人数从原来的8人增长至130人,在短时间内重新组建了3个北美、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三个研发中心,将大疆最早的一批研发团队成员几乎又重新聚集在麾下。同时快速进行产业链的整合,控股了之前的合作方世纪南方,通过收购新成立了电机事业部、电池事业部, 并深入到飞控、图传、任务载荷、地面站系统、后期软件等一系列产业链条的末端,在今年又控股了国内一家比较知名的氢燃料公司,成为了业内首家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

      在销售上,科比特提倡事业和创始人合伙精神,从各大公司吸引来一批销售干将,组建完善的销售体系,包括市场部,国内军警事业部,国内能源事业部和海外事业部。

      2014年,科比特销售额仅有650万元,2015年在完成融资后的三个月内,销售额快速翻番。而2016年的销售目标是以10倍速增长。在资本的催化下,科比特走上了与此前八年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这大概是当年揣着6000元创业的卢致辉所不曾想到的。

Document